领导干部实践党的宗旨应兼顾大小
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既要做好大文章,也要妥善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繁缛小节,大小兼顾、统筹发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兼顾问题。
“大方向”与“小细节”统筹兼顾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病榻上的毛泽东在一次召见元帅叶剑英时,口述了一句诗相赠:“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作为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古代先贤们的这种行事风范,做到“大方向”与“小细节”统筹兼顾。所谓“大方向”,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所谓“小细节”就是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管好自己,管住小节、守住底线,勤举小善、乐去小恶,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为蝇头小利所惑,守住言行,保住名节。
小节是检验领导干部的试金石。群众评价一个干部的品行优劣,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上来判断。
“大手笔”与“小作为”同样重要
很多领导干部经常羡慕别人的大手笔,又感叹自己没有得天独厚之资源、左右逢源之人脉、呼风唤雨之能力和经天纬地之才智。其实,“大手笔”与“小作为”同样重要。如果实力雄厚,资源充足,可在服务人民中作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如果实力不足,资源有限,就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一件事一件事地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积小胜为大胜。
即使是大手笔,也要从实际出发,要谨防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所谓的大手笔,连村里都成立了“项目组”、“招商办”,到处招商引项目,到处建基地。一番折腾后,看似园大了,城靓了,路宽了,景多了,但是繁荣的背后,付出的生态和民生的代价也高得惊人,往往是项目引进了,天空却变得灰蒙蒙的了,良田好地不能种庄稼了,老百姓没法正常生活了,GDP增长带“血”了。这些地方长官肆意追求“大手笔”,其实只是被内在的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是小脚一样。
其实“小作为”只要做得好,同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关键是要看你的小作为是否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是否能够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比如小财政可以办出大民生,小技改可以推动大平安,小歌谣可以唱出大和谐,小举措可以促进大发展,小窗口可以维护大稳定。这些小作为都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具体表现,小虽小,却于国于民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大手笔也好,小作为也好,其前提都是要有大格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大格局。因为,它以建设新中国为目标,这是大格局;从建设小根据地做起,这是小作为。所以无论是大手笔还是小作为都要敬终如始、善作善成,把未来想明白了再做现在的事,把大事想明白了再做小事。有人可能觉得以终为始很难,因为未来很难预测,大事难以把握。其实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人生就像赴一盘波澜壮阔的棋局,心中的境界决定一个人能够到达的高度,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一个心中装有格局的领导干部,懂得审局,深谙布局,明白运局,能跳出个人的视角去审视和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人和事。领导干部要把格局装在心里。
“大错误”与“小毛病”同样禁忌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本身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李克强总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作为领导干部执掌国家公权,当官就不许发财。封建时代的“马上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曾题16个字《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领导干部却置中央领导的告诫和古代先贤的箴言于不顾,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此,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到防微杜渐。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是从吃一顿饭,收一份礼,满足一点嗜好,捞取一点好处开始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除了防范大错误之外,还要戒除小毛病,领导干部一定要谨记“六个千万”:一是酒肉朋友千万不能乱交,交了就要被“绑架”;二是有所图谋的饭千万不能吃,吃了就“嘴短”;三是对自称有特殊背景或者与高级领导及其亲属有关系的人的话千万不能信,信了就上当;四是私人会所和高档娱乐消费场所千万不能去,去了就可能掉进“黑洞”;五是不义之财千万不能收,伸手必被捉;六是侥幸心理千万不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