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遏制权力任性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亲自加了一句话:“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对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广大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想权力不任性,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加减乘除”。
加就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2012年12月,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要学会在监督下行使权力,增加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任性,必然导致腐败,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还要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立体式的监督合力,避免权力任性。
减就是做好权力减法、权力瘦身、简政放权。在权力瘦身,简政放权方面,国务院起到了表率作用。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本届政府两年内下很大力气完成了当初提出的五年内砍掉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国务院通过不断的简政放权来释放民间的创业活力,用简政放权的减法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民众就业、创业的增长来促进经济发展。
乘法就是做好“制度乘法”,织密制度防护网,把权力关进笼子。权力的运行有严格程序,如何按程序办就要有一套制度。严格按制度行使权力,就能避免权力任性。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正因为好制度可以起到乘法效应,让权力有序运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进了制度的笼子,就能避免权力任性。因此织密制度防护网,让制度发挥乘法效应,十分必要。
除就是除掉私心杂念。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力有资源,经常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但是,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考验,“为谁服务”都成了问题,有的认为“谁领导我,我就为谁服务”,眼中没有群众;有的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却搞所谓“公私廉顾”;有的甚至“一朝权在手,便把私来谋”,搞以权谋私,陷入腐败泥坑。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只有解决好“过去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当干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等根本问题,把加强人品官德修养作为首要任务,自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去掉私心杂念,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做到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有权不可任性,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实践告诉我们,有权就任性,群众深恶痛绝。有权就任性的人,应该警醒了。我们每一个同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好了“加减乘除”,就能有效避免权力任性。惟有如此,才能正确行使权力,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从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