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拓宽合作通道

习近平访问沙特、埃及、伊朗和阿盟总部硕果累累——

      2016年1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阿盟总部。3国处于“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很早以前就同中国驼铃相闻、舟楫相望,历史、地理渊源决定了3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习近平主席此访一个重要成果,便是与地区领导人共话“一带一路”大业,升级中国与地区国家务实合作。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3国领导人商定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实现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3国分别表示,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愿成为“一带一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支点。
      习近平主席访沙期间为廷布大型石化炼厂投产按下启动键,访埃期间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揭牌,访伊期间见证签署关于建设高铁的合作文件,这些都是领域性、带动性的项目,显示继能源合作之后,产能合作正在成为中国与地区务实合作的又一重要引擎。与埃及总理伊斯梅尔共同参观中国高技术展时,习近平主席亲自做起了“讲解员”。中国领导人对科技进步、发展规划、合作蓝图谙熟于胸,令在场的外国领导人和来宾十分钦佩。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此访带动地区奏响了“一带一路”新乐章。伊斯兰合作组织中有一半是沿线国家,是中国重要的共建伙伴,双方同意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深化利益融合,拉紧利益纽带,相互借力,共同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重启自贸区谈判,并原则上结束货物贸易的实质性谈判。中海双方商定,努力于年内达成自贸区协定,开辟中海经贸互利合作的新前景。
      中国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带来普遍利好和积极预期。分析人士认为,和平合作的丝路精神与伊斯兰的价值取向多有契合,中国在本地区的作为并非仅仅着眼于资源,而是真正帮助地区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与中东各国的合作是真正的互利共赢。
      在阿盟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中阿双方要抓住未来5年的关键时期共建“一带一路”,确立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行动理念,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习近平主席有针对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四大行动计划:高举和平对话旗帜,开展促进稳定行动;推进结构调整,开展创新合作行动;促进中东工业化,开展产能对接行动;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开展增进友好行动。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杜尚泽)

报名咨询

021-65650813

021-51263651-8034

微信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4023701号 Copyright © 2003-2014 上海华智干部培训网